白衣送酒的成語故事

拼音bái yī sòng jiǔ
基本解釋穿白衣的人來送酒。指人心想事成。
出處南朝·宋·檀鸞《續晉陽秋》:“陶潛九日無酒,出籬邊悵望久耶,見白衣人至,乃王弘送酒使也。”
白衣送酒的典故
晉朝時期,彭澤令陶淵明看不慣官場的黑暗,不為五斗米而折腰毅然辭官歸隱,從此躬耕終生。有一年重陽節,因為家貧沒酒喝,心情特別煩悶,獨自在籬笆邊散步,忽見一個穿白衣的人說奉王弘之命前來送酒,陶淵明心中大喜,接過酒立即盡飲至醉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白衣送酒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盡信書不如無書 | 語出《孟子 盡心下》:“盡信書,則不如無書。吾于武成,取二三策而已矣。”宋 陸九淵《政之寬猛孰先論》:“鳴呼,盡信書不如無書。” |
假公濟私 | 元 無名氏《陳州糶米》第一折:“他假公濟私,我怎肯和他干罷了也呵!” |
丑聲遠播 | 《宋書·盧陵孝獻王義真傳》:“咸陽之酷,丑聲遠播。” |
如法炮制 | 宋 釋曉瑩《羅湖野錄》第四卷:“若克依此書,明藥之體性,又須解如法炮制。” |
官僚主義 | 毛澤東《必須注意經濟工作》:“第二,動員群眾的方式,不應該是官僚主義的。” |
以弱制強 | 三國·蜀·諸葛亮《將苑·將剛》:“善將者,其剛不可折,其柔不可卷,故以弱制強,以柔制剛。” |
路無拾遺 | 《孔子家語·相魯》:“孔子初仕為中都宰,中都魯邑制為養生送 之節,長幼異食、如禮年五十異食也強弱異任、任謂力作之事各從所任不用弱也男女別涂、路無拾遺、器不雕偽,……” |
夷為平地 | 孫犁《我的綠色書》:“為了方便,把假山、小河,夷為平地,抹上洋灰,使它寸草不生,成了停車場。” |
滿招損,謙受益 | 《尚書 大禹謨》:“滿招損,謙受益,時乃天道。” |
今是昨非 | 晉 陶潛《歸去來兮辭》:“實迷途其未遠,覺今是而昨非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