漆女憂魯?shù)某烧Z故事

拼音qī nǚ yōu lǔ
基本解釋魯穆公時(shí)國事危急,漆室之女對國家深感憂慮。指不當(dāng)政的人對國事?lián)鷳n。
出處清·毛祥麟《墨余錄·開捐例》:“行見貞下起元,物極必反,沙汰之政,當(dāng)軸必已籌及,毋徒為漆女之憂魯也。”
漆女憂魯?shù)牡涔?/h2>
戰(zhàn)國時(shí)期,魯國內(nèi)部斗爭激烈,魯穆公年老得子,立為太子,身邊的權(quán)勢紛紛垂涎魯室,國事甚危。一大戶人家漆室有一個(gè)少女倚柱長嘆,希望忠臣們能好好輔佐王室,然事與愿違,她只能是自己憂國憂民罷了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漆女憂魯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日月合壁 | 《漢書·律歷志上》:“日月如合壁,五星如連珠。” |
鷗鳥不下 | 戰(zhàn)國 鄭 列御寇《列子 黃帝》:“海上之人好漚鳥者,每旦之海上,從漚鳥游,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……明日之海上,漚鳥舞而不下也。” |
疑鄰盜斧 | 戰(zhàn)國·鄭·列御寇《列子·說符》:“人有亡斧者,意其鄰之子。視其行步,竊斧也;顏色,竊斧也;言語,竊斧也;動作態(tài)度,無為而不竊斧也。” |
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從何說起 |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序:“覺世間變幻之態(tài),無有過于中國官場者……嘗苦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從何處說起。” |
臭名遠(yuǎn)揚(yáng) | 《宋書 劉義真?zhèn)鳌罚骸鞍杠囼T將軍義真,兇惡之性,爰自稚弱,咸陽之酷,臭聲遠(yuǎn)播。” |
寧為雞口,不為牛后 | 《戰(zhàn)國策·韓策一》:“臣聞鄙語曰:‘寧為雞口,無為牛后。’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,何以異于牛后乎?” |
仰屋著書 | 《梁書·南平元襄王偉傳》:“下官歷觀世人,多有不好歡樂,乃仰眠床上,看屋梁而著書。千秋萬歲,誰傳此者。” |
臨危受命 | 三國 蜀 諸葛亮《前出師表》:“受任于敗軍之際,奉命于危難之間。” |
必由之路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告子上》:“仁,人心也;義,人路也。”宋 朱熹注:“義者行事之宜,謂認(rèn)路,則可以見其為出入往來必由之路,而不可須臾舍矣。” |
半吊子 | 丁玲《我所認(rèn)識的瞿秋白同志》:“他卻說自己是‘半吊子文人’,也是一種夸大,是不真實(shí)的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