饑附飽揚的成語故事

拼音jī fù bǎo yáng
基本解釋附:依附,歸附;揚:飛揚。指不得志時即來依附,得志時便遠(yuǎn)走高飛。比喻人貪婪自私,沒有情義。
出處唐·房玄齡《晉書·慕容垂載記》:“且垂猶鷹也饑則附人,飽便高揚。”
饑附飽揚的典故
南北朝時期,前燕王的兒子慕容垂因受到排斥就去投奔親秦王苻堅。苻堅十分隆重地迎接他。宰相王猛認(rèn)為慕容垂有雄才大略,應(yīng)該 了他。苻堅不聽。權(quán)翼認(rèn)為慕容垂是饑餓的老鷹吃飽了就會離開。后來慕容垂成為后燕的第一位君主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饑附飽揚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雙棲雙宿 | 宋 尤袤《全唐詩話》卷六:“眼想心思夢里驚,無人知我此時情。不如池上鴛鴦鳥,雙宿雙飛過一生。” |
亭亭玉立 | 《北齊書 徐之才傳》:“白云初見空中有五色物,稍近,變成一美婦人,去地數(shù)丈,亭亭而立。” |
是非口舌 | 明·馮夢龍《古今小說·滕大尹鬼斷家私》:“若是為田地上壞了手足親情,到不如窮漢赤光光沒得承受,反為干凈,省了許多是非口舌。” |
神出鬼入 | 《淮南子 兵略訓(xùn)》:“善者之動也,神出而鬼行。” |
壽元無量 | 元·吳昌齡《東坡夢》第四折:“爇龍涎一炷透蒼穹,祝吾生壽元無量。” |
取而代之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項羽本紀(jì)》:“秦始皇帝游會稽,渡浙江,梁與籍俱觀。籍曰:‘彼可取而代也。’” |
姹紫嫣紅 | 明 湯顯祖《牡丹亭 驚夢》:“原來姹紫嫣紅開遍,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。” |
昂藏七尺 | 明 汪廷訥《種玉記 奇術(shù)》:“天付昂藏七尺軀,尋章摘句懶攻儒。” |
三十三天 | 《勝鬘寶窟》卷下:“此言三十三天者,中國言悉怛梨余惡衛(wèi)陵,此中唯取怛梨二字為忉利天也。怛梨,忉利,彼國音不同耳。” |
倒裳索領(lǐng) | 《鄧析子·無厚篇》:“驅(qū)逸足于庭,求猿捷于檻,斯逆理而求之,猶倒裳而索領(lǐng)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