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撓不折的成語故事

拼音bù náo bù zhé
基本解釋不彎曲,不屈服。形容節(jié)操剛正,意志堅(jiān)強(qiáng)。
出處宋 劉炎《邇言》:“夫觀錢塘江潮,猶猛士之肝膽決裂,義士之怒發(fā)沖冠。觀仙都天柱,猶直臣之氣,不撓不折,社稷之佐,拓地擎天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不撓不折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不撓不折)相關(guān)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解鈴還須系鈴人 | 宋 惠洪《林間集》卷下載:法燈泰欽禪師少解悟,然未為人知,獨(dú)法眼禪師深奇之。一日法眼問大眾曰:“虎項(xiàng)下金鈴,何人解得?”眾無以對。泰欽適至,法眼舉前語問之,泰欽曰:“大眾何不道:‘系者解得。’”由是人人刮目相看。 |
孤身只影 | 元 關(guān)漢卿《竇娥冤》第三折:“可憐我孤身只影無親眷,則落的吞聲忍氣空嗟怨。” |
多謀善慮 | 清·李漁《凰求鳳·畫策》:“你是個多謀善慮之人,何不替我籌度一番,行了這個方便也好。” |
志滿意得 | 宋 陸九淵《與劉伯協(xié)書》:“當(dāng)無道時,小人在位,君子在野,小人志得意滿,君子阨窮禍患,甚者在囹圄,伏刀鋸、投荒裔。” |
刻骨銘心 | 唐 李白《上安州李長史書》:“深荷王公之德,銘刻心骨。” |
寧為雞口,毋為牛后 | 章炳麟《社會通詮商兌》:“寧為雞口,毋為牛后,與使他人啖我而飽也,寧自啖而不足。” |
空谷傳聲 | 南朝 梁 蕭衍《凈業(yè)賦》:“若空谷之應(yīng)聲,似游形之有影。” |
臨危受命 | 三國 蜀 諸葛亮《前出師表》:“受任于敗軍之際,奉命于危難之間。” |
叫化子 | 清·劉鶚《老殘游記續(xù)集遺稿》第四回:“管他有衣服沒衣服,比要飯的叫化子總強(qiáng)點(diǎn),就算那間廚房旁邊的小房子,也怪暖和的,沒有什么不可以的。” |
飲水思源 | 北周 庾信《征調(diào)曲》:“落其實(shí)者思其樹,飲其流者懷其源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