投杼之疑的成語故事

拼音tóu zhù zhī yí
基本解釋投杼:拋下織布的梭子;疑:疑惑,疑心。比喻沒有事實依據(jù)的謠言所造成的疑慮。
出處西漢·劉向《戰(zhàn)國策·秦策二》:“其母懼,投杼逾墻而走。”
投杼之疑的典故
春秋時期,魯國有一個與大思想家曾參同名的人在外 了人,有好事者跑到曾參的母親那里說:“曾參 了人。”曾母回答說:“我兒不會 人。”照常織布。沒多久又有人跑來誤傳曾參 了人,這時曾母害怕,就投杼逾墻而走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投杼之疑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醋海翻波 | |
大名鼎鼎 |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(xiàn)形記》第24回:“你一到京打聽人家,像他這樣大名鼎鼎,還怕有不曉得的。” |
金屋藏嬌 | 清 黃小配《廿載繁華夢》第23回:“當時佘老五戀著雁翎,周庸祐也戀著雁翎,各有金屋藏嬌之意。” |
自怨自艾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萬章上》:“太甲悔過,自怨自艾,于桐處仁遷義。” |
不二法門 | 《維摩詰經(jīng) 入不二法門品》:“如我意者,于一切法無言無說,無示無識,離諸問答,是為入不二法門。” |
盲人說象 | 元 黃溍《書袁通甫詩后》:“吾儕碌碌,從俗浮沉,與先生相去遠甚,而欲強加評品,正如盲人說象。” |
揚幡擂鼓 | 清·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28回:“如今是揚幡擂鼓,弄至大家都知道了,都看見了。” |
當機立斷 | 漢 陳琳《答東阿王箋》:“秉青萍干將之器,拂鐘無聲,應機立斷。” |
人心歸向 | 《晉書·熊遠傳》:“人心所歸,惟道與義。” |
上無片瓦,下無插針之地 | 宋·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》卷二十:“上無片瓦,下無卓錐,學人向什么處立?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