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海皆兄弟的成語故事

拼音sì hǎi jiē xiōng dì
基本解釋“四海”指天下,全國。表示天下的人都像兄弟一樣。
出處先秦·孔子《論語·顏淵》:“君子敬而無失,與人恭而有禮,四海之內皆兄弟也!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。”
四海皆兄弟的典故
孔子的弟子司馬牛,有一次向孔于請教怎樣做君子。孔子 對他說: “君子不憂愁,不害怕。” 司馬牛不懂這話的意思,問道: “不憂愁,不害怕,就叫做君子了嗎?” 孔子說:“君子經常反省自己;所以內心毫無愧疚,還有什么可憂愁、可害怕的呢?”
司馬牛告辭孔子后,見到了他的師兄子夏。他憂愁他說: “人家都有兄弟,多快樂呀,唯獨我沒有。” 子夏聽了安慰他說: “我聽說過:“一個人 與生,要聽從命運的安排,富貴則是由天 來安排的。’君子對工作謹慎認真,不出差錯;和人交往態度恭謹而合乎禮節。那么普天之下到處都是兄弟,君子何必擔憂沒有兄弟 呢?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四海皆兄弟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萬眾一心 | 清 金安清《洋務宜遵祖訓,安內攘外,自有成效說》:“如身之使臂,臂之使指,上下聯絡,萬眾一心。” |
手锏 | 艾煊《大江風雷》第四部:“他認為這是最后最厲害的 手锏,這兩句話拋出去,可以使楊大新理屈詞窮,啞口無言。” |
發綜指示 | 《史記·蕭相國世家》:“夫獵,追 獸兔者狗也,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。” |
起兵動眾 |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吳志·華敷傳》:“不可以興土功,不可以會諸侯,不可以起兵動眾,舉大事,必有大殃。” |
皮之不存,毛將焉附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僖公十四年》:“皮之不存,毛將安傅?” |
雞取卵 | 希臘《伊索語言 生金蛋的雞》:一個蠢人想 了雞從雞肚子里取出金塊,從而一下子發大財,結果卻一無所得 |
十羊九牧 | 《隋書 楊尚希傳》:“所謂民少官多,十羊九牧。” |
藏形匿影 | 《鄧析子 無厚》:“君者,藏形匿影,群下無私。” |
不翼而飛 | 戰國 齊 管仲《管子 戒篇》:“無翼而飛者,聲也;無根而固者,情也。” |
供不應求 | 《茅盾選集 長春南關行》:“現在接受了南方六個單位的訂貨單,每天生產一至二噸,供不應求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