方寸之地的成語故事

拼音fāng cùn zhī dì
基本解釋指心。
出處戰國 鄭 列御寇《列子 仲尼》:“吾見子之心矣:方寸之地虛矣。”
方寸之地的典故
徐庶是三國時劉備的軍師。他多謀善斷,料事如神,深得劉備的信賴。
一次,徐庶識破“八門金鎖陣”,大敗曹操官兵。曹操將領曹仁不服輸,深夜起兵去新野劫寨。徐庶早有所料,待曹仁離開樊城時就乘虛而入。結果,樊城失守。曹仁敗退許昌,愧對曹操。曹操說:“劉備必有能人為他策劃!”曹操探得是徐庶,便想把他騙到許昌留在身邊。他們摹仿徐庶母親的筆跡寫信給徐庶。徐庶見信得知老母押在許昌,只好揮淚告別劉備。徐庶說:“今已失老母,方寸亂矣,無益于事,請從此別!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方寸之地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別財異居 | 《宋史 太祖紀二》:“癸亥,詔:荊蜀民祖父母、父母在者,子孫不得別財異居。” |
揮霍無度 | 清 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102回:“因為兒子豹英一向揮霍無度,不敢交與他。” |
胸有成竹 | 宋 蘇軾《文與可畫筼筜谷偃竹記》:“故畫竹,必先得成竹于胸中。” |
無法無天 | 清 曹雪芹《紅樓夢》:“珍大奶奶是個老實頭,個個人都叫他養得無法無天的。” |
倒懸之危 | 《孟子 公孫丑上》:“當今之時,萬乘之國,行仁政,民之悅之,如解倒懸也。 |
毀于一旦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竇融傳》:“百年累之,一朝毀之。” |
倒冠落佩 | 唐·杜牧《晚晴賦》:“倒冠落佩兮與世闊疏,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隱居者乎。” |
識字知書 | 清·李漁《奈何天·慮婚》:“莫說別個,就是闕忠輩呵,一般也貌昂藏,識字知書,怎奈這命低微,執鐙隨鞭。” |
結駟連騎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仲尼弟子列傳》:“子貢相衛,而結駟連騎,排藜藿入窮閻,過謝原憲。” |
酒后茶余 | 魯迅《而已集 黃花節的雜感》:“從別的地方--如北京,南京,我的故鄉--的例子推想起來,當時大概有若干人痛惜,若干人快意,若干人沒有什么意見,若干人當作酒后茶余的談助的罷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