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調(diào)不彈的成語故事

拼音gǔ diào bù tán
基本解釋陳調(diào)不再彈。比喻過時的東西不受歡迎。
出處唐·劉長卿《聽彈琴》詩:“泠泠七弦上,靜吹松風寒。古調(diào)雖自愛,今人多不彈。”
古調(diào)不彈的典故
唐朝時期,詩人劉長卿寫《聽彈琴》詩:“泠泠七弦上,靜聽松風寒,古調(diào)雖自愛,今人多不彈。”感慨世事與人心的變化,人心不古。他以此來諷刺今人不如古人高尚,大有知音難覓的感覺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古調(diào)不彈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整整齊齊 | 元·王實甫《西廂記》第五本第四折:“打扮得整整齊齊,則等做女婿。” |
謹小慎微 | 漢 劉安《淮南子 人間訓》:“圣人敬小慎微,動不失時。” |
學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 |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學記》:“是故學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強也。” |
起兵動眾 | 晉·陳壽《三國志·吳志·華敷傳》:“不可以興土功,不可以會諸侯,不可以起兵動眾,舉大事,必有大殃。” |
蠢蠢欲動 | 南朝 宋 劉敬叔《異苑 句容水脈》:“掘得一黑物,無有首尾,形如數(shù)百斛舡,長數(shù)十丈,蠢蠢而動。” |
故步不離 | 清·張履祥《與陳乾初書》:“學者凡事執(zhí)一時之偶見,信一己之偏私,沾沾自得,吝不肯舍者,率因無所進步,是以故步不離耳。” |
拉大旗作虎皮 | 魯迅《且介亭雜文末編·答徐懋庸并關于抗日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問題》:“首先應該掃蕩的,倒是拉大旗作虎皮,包著自己,去嚇唬別人。” |
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| 《史記·陳涉世家》:“嗟呼,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?” |
多情善感 | 唐·陸龜蒙《自遣詩三十首》:“多情善感自難忘,只有風流共古長。” |
東扶西倒 | 宋 楊萬里《過南蕩》詩:“笑 槿籬能耐事,東扶西倒野酴醿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