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身清心的成語故事

拼音zhèng shēn qīng xīn
基本解釋端正自己的言行,清靜內心。比喻修身養性。
出處《明史·丘濬傳》:“愿陛下體上天之仁愛,念祖宗之艱難,正身清心以立本而應務,謹好尚不惑于異端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正身清心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正身清心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強中自有強中手 | 元·無名氏《隋何賺風魔蒯徹》第三折:“你個蕭何休夸蒯徹舌,這的是強中自有強中手。” |
同病相憐 | 漢 趙曄《吳越春秋 闔閭內傳》:“子不聞《河上歌》乎?同病相憐,同憂相救。” |
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 | 宋·范仲淹《岳陽樓記》:“然則何時而樂耶?其必曰:‘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乎!’” |
心灰意冷 | 清 梁啟超《湖南時務學堂學約》:“非有堅定之力,則一經挫折,心灰意冷。” |
香草美人 | 漢·王逸《離騷序》:“《離騷》之文,依《詩》取興,引類譬諭,故善鳥、香草、以配忠貞,……靈修、美人,以譬于君。” |
杜絕言路 | 《后漢書·袁紹傳》:“操欲迷奪時明,杜絕言路。” |
學而時習之 | 《論語·學而》:“子曰:‘學而時習之,不亦說乎!” |
言而無信 | 《穀梁傳 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言之所以為言者,信也;言而不信,何以為言?” |
庖丁解牛 | 先秦 莊周《莊子 養生主》:“庖丁為文惠君解牛,手之所觸……” |
喔咿儒睨 | 戰國 楚 屈原《卜居》:“栗斯,喔咿儒睨以事婦人乎?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