銅駝荊棘的成語故事

拼音tóng tuó jīng jí
基本解釋銅駝:銅制的駱駝,古代置于宮門外。形容國土淪陷后殘破的景象。
出處《晉書 索靖傳》:“靖有先識遠量,知天下將亂,指洛陽宮門銅駝,嘆曰:‘會見汝在荊棘中耳?’”
銅駝荊棘的典故
西晉時期,索靖長期鉆研經史,學識豐富,被封為駙馬都尉。晉武帝時被提拔為尚書郎、酒泉太守。晉惠帝被封為關內侯。他有遠見卓識,預料時局不穩,天下將發生動亂,看到洛陽宮門旁的銅駝感慨地說:“銅駝,以后你將倒臥在荊棘叢中。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銅駝荊棘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高 | 清·張岱《岱志》:“泰山不讓土壤,故能成其高。未到泰山者,泰山壁立千丈,不藉寸土,櫛沐甚凈。” |
草除根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隱公六年》:“為國家者,見惡,如農夫之務去草焉……絕其本根,勿使能殖。” |
學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 | 西漢·戴圣《禮記·學記》:“是故學然后知不足,教然后知困。知不足,然后能自反也;知困,然后能自強也。” |
暴發戶 |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一回:“城里的大官大府,翰林、尚書,咱伺候過多少,沒瞧過他這囚攘的暴發戶,在咱面上混充老爺!” |
惡衣惡食 | 先秦 孔子《論語 里仁》:“士志于道而恥惡衣惡食者,未足與議也。” |
同室操戈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鄭玄傳》:“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?” |
多情善感 | 唐·陸龜蒙《自遣詩三十首》:“多情善感自難忘,只有風流共古長。” |
自食其果 | 茅盾《〈呼蘭河傳〉序》:“除了因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,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樂。 |
民不畏 | 《老子》第七十四章:“民不畏 ,奈何以 懼之。” |
命與仇謀 | 唐·韓愈《進學解》:“命與仇謀,取敗幾時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