觀過知仁的成語故事

拼音guān guò zhī rén
基本解釋察看一個人所犯過錯的性質,就可以了解他的為人。
出處先秦 孔子《論語 里仁》:“人之過也,各于其黨,觀過,斯知仁矣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觀過知仁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觀過知仁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靡所底止 | 《詩經·小雅·祈父》:“胡轉予于恤,靡所底止。” |
鶴立雞群 | 南朝 宋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容止》:“有人語王戎曰:‘嵇延祖卓卓如野鶴之在雞群。’” |
難以置信 | 馬克·吐溫《競選州長》:“當真把我的名字牽連到這個不名譽的嫌疑上面,一時實在令人難以置信。” |
外圓內方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郅惲傳》:“案延資性貪邪,外方內圓,朋黨構奸,罔上害人。” |
將功補過 | 《晉書 王敦傳》:“當令任不過分,役其所長,以功補過,要之將來。” |
舉賢任能 | 《禮記 大傳》:“三曰舉賢,四曰使能。” |
投石問路 | 清·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12回:“此名為‘投石問路’。下面或是有溝,或是有水,就是落在實地,再沒有聽不出來的。” |
空口無憑 | 清 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第27回:“空口無憑的話,門生也不敢朝著老師來說。” |
知其不可而為之 | 《論語·憲問》:“子路宿于石門。晨門曰:‘奚自?’子路曰:‘自孔氏。’曰:‘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者與?’” |
拔茅連茹 | 《周易 泰》:“拔茅茹,以其匯。”王弼注:“茅之為物,拔其根而相牽引者也。茹,相牽引之貌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