枯木逢春的成語故事

拼音kū mù féng chūn
基本解釋枯:枯萎;木:樹木;逢:遇上。枯樹遇上春天又有了生機。比喻經歷挫折又獲得生機。
出處宋 釋道原《景德傳燈錄 卷二十三 唐州大乘山和尚》:“問:‘枯樹逢春時如何?’師曰:‘世間希有。’”
枯木逢春的典故
梁武帝時,諫議大夫韋恕被貶為駟馬監的判院。一天梁武帝的“照殿玉獅子”跑了,韋恕的手下沿著雪上的馬蹄印找到張果老的瓜園,韋恕帶全家去拜謝張果老。張果老看上韋恕的18歲的女兒,韋恕順從天意將女兒嫁給80多歲的張果老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枯木逢春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經史子集 | 《新唐書·藝文志》:“兩都各聚書四部,以甲乙丙丁為次,列經史子集四庫。” |
背腹受敵 | 《新五代史 南唐世家 李昪》:“吾無水戰之具,而使淮兵斷正陽浮橋,則我背腹受敵。” |
舉世混濁 | 戰國楚·屈原《離騷》:“世混濁而不分兮。” |
匡亂反正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太史公自序》:“仲尼悼禮廢樂崩,追修經術,以達王道,匡亂世反之于正。” |
患難與共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越王勾踐世家》:“越王為人長頸鳥喙,可與共患難,不可與共樂。” |
以權謀私 | 鄧小平《一靠理想二靠紀律才能團結起來》:“有的黨政機關設了許多公司,把國家撥的經費拿去做生意,以權謀私,化公為私。” |
將功補過 | 《晉書 王敦傳》:“當令任不過分,役其所長,以功補過,要之將來。” |
爭先恐后 | 明 屠勛《屠康僖公集 重建陡門橋記》:“匪公帑而樂施者爭先恐后。” |
同室操戈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鄭玄傳》:“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?” |
言而無信 | 《穀梁傳 僖公二十二年》:“言之所以為言者,信也;言而不信,何以為言?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