鑿破渾沌的成語故事

拼音záo pò hùn dùn
基本解釋渾沌:傳說中的中央之帝。指違反自然,致成禍害。也指開通耳目,增長人的知識。
出處戰國·宋·莊周《莊子·應帝王》:“倏與忽謀報渾沌之德,曰:‘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,此獨無有,嘗試鑿之。’是鑿一竅,七日而渾沌 。”
鑿破渾沌的典故
傳說南海之帝為倏,北海之帝為忽,中央之帝為渾沌。倏與忽約好去渾沌之地,渾沌十分友善招待他們。倏與忽計劃回報渾沌的好處說:“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,此獨無有,嘗試鑿之。”于是幫渾沌鑿一孔,七日后渾沌就 了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鑿破渾沌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草除根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隱公六年》:“為國家者,見惡,如農夫之務去草焉……絕其本根,勿使能殖。” |
綠林大盜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11回:“既作綠林大盜,便與那偷貓盜狗的不同。” |
反求諸己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公孫丑上》:“射者正己而后發,發而不中,不怨勝己者,反求諸己而已矣。” |
默不做聲 | 瑪拉沁夫《茫茫的草原》第三卷:“劉峰默不做聲,順著梯子下了幾階,又回身關好柜底板。” |
窮途潦倒 | 傅抱石《<鄭板橋集>前言》:“他的一生,盡管夠得上是盤根錯節,窮途潦倒的一生。” |
多謀善慮 | 清·李漁《凰求鳳·畫策》:“你是個多謀善慮之人,何不替我籌度一番,行了這個方便也好。” |
存而不議 | 唐·獨孤及《仙掌銘并序》:“后代揭厲于玄蹤者,聆其風而駭之,或謂詼詭不經,存而不議。” |
柳暗花明又一村 | 宋 陸游《游山西村》詩:“山重水復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。” |
處實效功 | |
鼻青臉腫 | 清 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44回:“這惡賊原想著是個暗算,趁著軍官作下揖去,不能防備,這一腳定然鼻青臉腫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