鹿 誰手的成語故事

拼音lù sǐ shuí shǒu
基本解釋鹿:獵取的對象。追鹿不知落入誰手。指政權不知落入誰人之手;后借指不知勝利歸屬何人。
出處《晉書 石勒載記下》:“朕若逢高皇,當北面而事之,與韓彭競鞭而爭先耳。朕遇光武,當并驅于中原,未知鹿 誰手。”
鹿 誰手的典故
東晉時代,十六國中后趙的開國皇帝名叫石勒。有一天,他設宴招待高麗的使臣,喝酒喝得快醉的時候,他大聲地問臣子徐光道:“我比得上自古以來的哪一上君王?徐光想了一會兒說:“您非凡的才智超過漢代的高祖,卓越的本領又賽過魏朝的始祖,從三王五帝以來,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您,您恐怕是軒轅黃帝第二吧!”石勒聽后笑著說:“人怎么能不了解自己呢?你說的也太過分了。我如果遇見漢高祖劉邦,一定做他的部下,聽從他的命令,只是和韓信、彭越爭個高低;假使碰到光武帝劉秀,我就和他在中原一塊兒打獵,較量較量,未知鹿 誰手?”后來,人們用“鹿 誰手”來比喻雙方爭奪的對象不知道會落在誰手里,引申指比賽雙方還不知道誰勝誰負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鹿 誰手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炒魷魚 | 張賢亮《出賣“荒涼”》:“絕對聽從我指示,做不到這點,立即‘炒魷魚’!” |
顛沛流離 | 宋 張世南《游宦紀聞》第九卷:“而哀予顛沛流離萬里,保有之難也,而共振顯之?!?/td> |
舉世混濁 | 戰國楚·屈原《離騷》:“世混濁而不分兮?!?/td> |
河魚腹疾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宣公十二年》:“河魚腹疾,奈何?” |
觸目皆是 | 魯迅《華蓋集續編 一點比喻》:“北京真是人海,情形可大不相同了,單是羊肉鋪就觸目皆是?!?/td> |
一場空 | 明·許仲琳《封神演義》第40回:“枉費心機空費力,雪消春水一場空?!?/td> |
懸石程書 | 《史記·秦始皇本紀》:“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,上至以衡石量書,日夜有呈,不中呈,不得休息。” |
漫不經心 | 明 朱國楨《涌幢小品 存問》:“近見使者至城外,僅主家周旋,有司漫不經心?!?/td> |
陽春白雪 | 戰國 楚 宋玉《對楚王問》:“其為《陽阿》、《薤露》,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,其為《陽春》、《白雪》,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而已?!?/td> |
扭直作曲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