始終不渝的成語故事

拼音shǐ zhōng bù yú
基本解釋渝:變。自始至終一直不變。指守信用。
出處《晉書 陸曄傳》:“格勤貞固,始終不渝。”
始終不渝的典故
東晉孝武帝時,朝廷處于內憂外患之中,謝安聲名遠揚,但不愿為官,受揚州刺史庾冰的熱情邀請,才勉強為官,在淝水大敗前秦軍,勝利后他辭官退隱到會稽東山,后來被迫出來做官,但他退隱東山的志向始終不渝,總想保持高潔德行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始終不渝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草除根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隱公六年》:“為國家者,見惡,如農夫之務去草焉……絕其本根,勿使能殖。” |
遏惡揚善 | 《周易 大有》:“君子以遏惡揚善,順天休命。” |
俯拾即是 | 唐 司空圖《二十四詩品 自然》:“俯拾即是,不取諸鄰。” |
上氣不接下氣 | 清·無垢道人《八仙全傳》第七回:“一霎時漂流數百里外,直把一個好義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氣不接下氣。” |
一軌同風 | 《晉書 苻堅載記上》:“一軌九州,同風天下。” |
知無不言,言無不聽 | 清·夏敬渠《野叟曝言》第49回:“此時素臣正在得君,真個知無不言,言無不聽。旬月之內,把在京在外貪官污吏參劾殆盡。” |
旦夕之間 | 漢·無名氏《焦仲卿妻》:“蒲葦一時紉,便作旦夕間。” |
鑒影度形 | 清·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102回:“這三人將籃子內物件,一齊擺出仔細瞧看,或者寸紙,或者只字,鑒影度形,一概俱無,又仍一件一件裝入籃內。” |
明知故問 | 清·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:“見他這番光景,明知故問道:‘先生為著何事傷心呢?” |
動蕩不定 | 陶菊隱《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》第77章:“粵系軍隊又侵入湘南,兩湖局勢也在動蕩不定中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