焦頭爛額的成語故事

拼音jiāo tóu làn é
基本解釋頭部和額部被燒焦、灼爛。比喻受到嚴重打擊而慘敗。也形容忙得不知如何是好;非常狼狽窘迫。
出處東漢 班固《漢書 霍光傳》:“令論功而清賓,曲突徙薪亡恩澤,焦頭爛額為上客耶?”
焦頭爛額的典故
古時候,有一戶人家建了一棟房子,許多鄰居和親友都前來祝賀,人們紛紛稱贊這房子造得好。主人聽了十分高興。但是有一位客人,卻誠心誠意地向主人提出:“您家廚房里的煙囪是從灶膛上端筆直通上去的,這樣,灶膛的火很容易飛出煙囪,落到房頂上引起火災。您最好改一改,在灶膛與煙囪之間加一段彎曲的通道。這樣就安全多了。”(即“曲突”,突:煙囪。)頓了一頓,這個客人又說:“您在灶門前堆了那么多的柴草,這樣也很危險,還是搬遠一點好。”(即“徙薪”,徙:移動,搬遷,薪:柴草。)
主人聽了以后,認為這個客人是故意找茬出他的洋相,心里很不高興。當然,也就談不上認真采納這些意見了。
過了幾天,這棟新房果然由于廚房的毛病起火了,左鄰右舍,齊心協力,拼命搶救,才把火撲滅了。主人為了酬謝幫忙救火的人,專門擺了酒席,并把被火燒得焦頭爛額的人請到上座入席。惟獨沒有請那位提出忠告的人。這就叫作:焦頭爛額座上賓,曲突徙薪靠邊站。
這時,有人提醒主人:“您把幫助救火的人都請來了,可為什么不請那位建議您改砌煙囪,搬開柴草的人呢?如果您當初聽了那位客人的勸告,就不會發生這場火災了。現在,是論功而請客,怎么能不請對您提出忠告的人,而請在救火時被燒得焦頭爛額的人坐在上席呢?”主人聽了以后,幡然醒悟,連忙把當初那位提出忠告的人請了來。
后來,人們根據這則故事,概括出“曲突徙薪”和“焦頭爛額”兩個成語。用“曲突徙薪”來比喻凡事要早作準備,防患于未然;用“焦頭爛額”來形容狼狽窘迫的處境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焦頭爛額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龍飛鳳舞 | 宋 蘇軾《表忠觀碑》:“天目之山,苕水出焉,龍飛鳳舞,萃于臨安。” |
回心轉意 | 元 高則誠《琵琶記》第31出:“怕你爹爹也有回心轉意時節,且更耐看如何?” |
堅強不屈 | 荀況《荀子 法行》:“堅剛而不屈,義也。” |
以小見大 | 老舍《趙子曰》:“這樣的事實不能算他的重要建設,可是以小見大,這幾件小事不是沒有完全了解新思潮的意義的人們所能辦到的。” |
七搭八扯 | |
綽有余裕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公孫丑下》:“我無官守,我無言責也,則吾進退豈不綽綽然有余裕哉?” |
結黨營私 | 宋 朱熹《朱文公文集 戊申封事》:“宰相植黨營私,孤負任使。” |
楊柳依依 | |
棟梁之材 | 南朝 梁 劉義慶《世說新語 賞譽》:“庾子嵩目和嶠,森森如千丈松,雖磊砢有節目,施之大廈,有棟梁之用。” |
秣馬厲兵 | 先秦 左丘明《左傳 成公十六年》:“搜乘補卒,秣馬利兵,修陳固列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