合從連衡的成語故事

拼音hé zòng lián héng
基本解釋從:通“縱”;衡:通“橫”。指聯合抗敵。
出處《戰國策·秦策一》:“約從連橫,兵革不藏。”
合從連衡的典故
戰國時期,諸侯之間戰爭頻起,鬧得兵荒馬亂,人們不能安居樂業。秦國十分強大,對齊、楚、燕、韓、趙、魏六國虎視耽耽。為了阻止秦國的吞并,蘇秦到六國去游說他們聯合起來對抗秦國的進攻。而張儀則游說六國向秦國俯首稱臣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合從連衡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離題萬里 | 毛澤東《反對黨八股》:“其結果,往往是‘下筆千言,離題萬里’,仿佛像個才子,實則到處害人。” |
傾家蕩產 | 晉 陳壽《三國志 蜀志 董和傳》:“貨殖之家,侯服玉食,婚姻葬送,傾家竭產。” |
上氣不接下氣 | 清·無垢道人《八仙全傳》第七回:“一霎時漂流數百里外,直把一個好義急公的老鼠淹得上氣不接下氣。” |
體恤入微 | 鄭觀應《盛世危言·女教》:“俄國特設教女收生院,凡胎前產后一切要癥,必須明白透澈,體恤入微。” |
顧后瞻前 | 《封神演義》第五三回:“你往我來,遭著兵刃命隨傾;顧后瞻前,錯了心神身不保。” |
功成名就 | 《墨子·修身》:“功成名遂,名譽不可虛假。” |
流離顛沛 | 宋 洪邁《容齋續筆 杜老不忘君》:“前輩謂杜少陵當流離顛沛之際,一飯未嘗忘君。” |
十全大補 | 清·吳趼人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》第85回:“只見一個醫生在那里和他診脈,開了脈案,定了一個十全大補湯加減,便去了。” |
通都大邑 | 唐 韓愈《守戒》:“今之通都大邑,介于屈強之間,而不知為備。” |
因噎廢食 | 漢 劉向《說苑》:“一噎之故,絕谷不食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