泱泱大風的成語故事

拼音yāng yāng dà fēng
基本解釋泱泱:宏大的樣子。指氣魄宏大的大國風度。
出處《左傳 襄公二十九年》:“為之歌《齊》,曰:'美哉,泱泱乎,大風也哉!表東海者,其大公乎!國未可量也。'”
泱泱大風的典故
春秋時期,吳國的公子季札自幼精通音樂,他訪問魯國時,魯國特地為他舉行一場演出。魯國的樂工演奏周王朝及諸侯國的樂曲,他對齊國歌曲說:“美哉,泱泱乎,大風也哉!”等演奏曹國、鄶國的《鄶風》以后,他就沒有再表示意見了。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泱泱大風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進種善群 | 清·張鶴齡《法人篇》:“且變法之后,而人亦有與之俱變者,此進種善群之公例,而其效有操券決也。” |
不正之風 | 晉 葛洪《抱樸子 辯問》:“移不正之風,易流遁之俗。” |
綠林大盜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11回:“既作綠林大盜,便與那偷貓盜狗的不同。” |
出師無名 | 《新唐書·東夷傳·高麗》:“莫離支 君,虐用其下如檴阱,怨痛溢道,我出師無名哉?” |
陌路相逢 | 清·名教中人《好逑傳》第八回:“我與你家小姐陌路相逢,欲言恩,恩深難言;欲言情,又無情可言。” |
處實效功 | |
漏洞百出 | 姚雪垠《<歧路燈>序》:“我們從《歧路燈》中感到親切的部分往往不是道貌岸然的人物,而是各種世俗人物,同時也看出來封建禮教和制度的漏洞百出。” |
志在千里 | 三國魏·曹操《步出夏門行·神龜雖壽》:“老驥伏櫪,志在千里。烈士暮年,壯心不已。” |
慌里慌張 | 老舍《假若我有那么一箱子畫》:“因為伯龍就是那么個一天到晚慌里慌張的人,這個腳朝天的圖章正好印上了他的人格。” |
毀于一旦 | 南朝 宋 范曄《后漢書 竇融傳》:“百年累之,一朝毀之。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