刖趾適履的成語故事

拼音yuè zhǐ shì lǚ
基本解釋鞋小腳大,把腳削去一塊來湊和鞋的大小。比喻不合實際,勉強遷就,生搬硬套。
出處三國 魏 魚豢《魏略》:“刖趾適履,刻肌傷骨,反更稱說,自以為能。”
暫未找到成語刖趾適履 的典故!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刖趾適履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雙鳧一雁 | |
綠林大盜 | 清 文康《兒女英雄傳》第11回:“既作綠林大盜,便與那偷貓盜狗的不同。” |
放牛歸馬 | 《尚書 武成》:“乃偃武修文,歸馬于華山之陽,放牛于桃林之野,示天下弗服。” |
自怨自艾 | 先秦 孟軻《孟子 萬章上》:“太甲悔過,自怨自艾,于桐處仁遷義。” |
酒囊飯袋 | 宋 陶岳《荊湖近事》:“馬氏奢僭,諸院王子仆從烜赫,文武之道,未嘗留意。時謂之酒囊飯袋。” |
枝對葉比 | 唐獨孤及《檢校尚書吏部員外郎趙郡李公中集序》:“及其大壞也,儷偶章句,使枝對葉比,以八病四聲為梏拳,拳拳守之,如奉法令。” |
首身分離 | 《戰國策·秦策四》:“刳腹折頤,首身分離。” |
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從何說起 | 清·李寶嘉《官場現形記》序:“覺世間變幻之態,無有過于中國官場者……嘗苦一部二十四史,不知從何處說起。” |
自強不息 | 《周易 乾》:“天行健,君子以自強不息。” |
楊柳依依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