飛蛾撲火的成語故事

拼音fēi é pū huǒ
基本解釋蛾:像蝴蝶似的昆蟲。飛蛾撲到火上。比喻自尋 路;自取滅亡。
出處《梁書 到溉傳》:“如飛蛾之赴火,豈焚身之可吝。”
飛蛾撲火的典故
南朝梁時才子到藎是朝廷金紫光祿大夫到溉的孫子,深受皇帝蕭衍的喜愛,經常在一塊作詩,蕭衍特地賜他祖父一首詩:“研磨墨以騰文,筆飛毫以書信,如飛蛾之赴火,豈焚身之可吝。必耄年其已及,可假之于少藎。”
更多成語出處和典故
※ 與(飛蛾撲火)相關的成語及歷史出處:
成語 | 歷史出處 |
---|---|
離經辨志 | 《禮記·學記》:“一年視離經辨志,三年視敬業樂群,五年視博習親師,七年視論學取友,謂之小成。” |
如履薄冰 | 《詩經 小雅 小旻》:“戰戰兢兢,如臨深淵,如履薄冰。” |
命中注定 | 明 馮夢龍《醒世恒言》:“這是我命中注定,該做他家的女婿。” |
烏合之眾 | 管仲《管子》:“烏合之眾,初雖有歡,后必相吐,雖善不親也。” |
窮家富路 | 清·石玉昆《三俠五義》第23回:“再者銀子雖多,賢弟只管拿去。俗語說得好:‘窮家富路。’” |
土木形骸 | 《晉書 嵇康傳》:“身長七尺八寸,美詞氣,有風儀,而土木形骸,不自藻飾。” |
結駟連騎 | 西漢 司馬遷《史記 仲尼弟子列傳》:“子貢相衛,而結駟連騎,排藜藿入窮閻,過謝原憲。” |
絆腳石 | 毛澤東《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》:“至于蔣介石呢,他消極抗戰,積極反共,是人民抗戰的絆腳石。” |
吉光片羽 | 清 李綠園《歧路燈》第92回:“祖宗詩文,在旁人觀之,不過行云流水,我們后輩視之,吉光片羽,皆金玉珠貝。” |
戰天斗地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