遁世離群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猶言避世獨處。
出處《元史·隱逸傳序》:“后世之士,其所蘊蓄或未至,而好以跡為高,當邦有道之時,且遁世離群,謂之隱士。”
例子寶釵道:‘你既說“赤子之心”,古圣賢原以忠孝為赤子之心,并不是遁世離群無關無系為赤子之心。’《紅樓夢》第一一八回
基礎信息
拼音dùn shì lí qún
注音ㄉㄨㄣˋ ㄕˋ ㄌ一ˊ ㄑㄨㄣˊ
繁體遯丗離羣
感情遁世離群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定語;用于隱居。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女媧補天(意思解釋)
- 樂道安命(意思解釋)
- 物美價廉(意思解釋)
- 為民請命(意思解釋)
- 隔靴搔癢(意思解釋)
- 鋪張浪費(意思解釋)
- 一視同仁(意思解釋)
- 不分青紅皂白(意思解釋)
- 鼻青臉腫(意思解釋)
- 九霄云外(意思解釋)
- 因噎廢食(意思解釋)
- 閉關自守(意思解釋)
- 刀光劍影(意思解釋)
- 一場空(意思解釋)
- 永垂不朽(意思解釋)
- 狹路相逢(意思解釋)
- 戶告人曉(意思解釋)
- 異途同歸(意思解釋)
- 白首之心(意思解釋)
- 恐后爭先(意思解釋)
- 羊質虎皮(意思解釋)
- 如癡如醉(意思解釋)
- 依樣畫葫蘆(意思解釋)
- 孜孜不倦(意思解釋)
- 千家萬戶(意思解釋)
- 斷章截句(意思解釋)
- 背鄉離井(意思解釋)
- 脫口而出(意思解釋)
※ 遁世離群的意思解釋、遁世離群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曇花一現 | 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現了一下;很快就消失。曇花:一種花期極短的花;多在夜間開放;花美又香。 |
反求諸己 | 諸;之于的合音;反過來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或對自己提出要求。 |
暈頭轉向 | 暈:頭腦發昏;轉向:辨不清方向。形容頭腦昏亂辨不清方向。 |
損人不利己 | 損害別人對自己也沒有好處。 |
巧上加巧 | 指一時湊巧或指人更加靈巧。 |
直搗黃龍 | 直接搗毀敵人的巢穴。搗:搗毀;黃龍:黃龍府;金人腹地。現泛指敵人腹地。 |
衣錦還鄉 | 衣:穿;錦: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。穿著華麗的衣服回到故鄉;表示向親鄰炫耀自己的富貴。 |
纏綿悱惻 | 纏綿:情感縈繞而不能解脫;悱惻:悲苦。形容心情悲苦;無法排遣。后也指詩文情調凄愴而婉轉。也作“悱惻纏綿”。 |
妻兒老少 | 見“妻兒老小”。 |
斗水活鱗 | 語本《莊子·外物》:“周昨來,有中道而呼者。周顧視車轍中,有鮒魚焉。周問之曰:‘鮒魚來!子何為者邪?’對曰:‘我,東海之波臣也。君豈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?’”后因以“斗水活鱗”比喻得到微薄的資助而解救眼前的危急。 |
馬牛其風 | 謂馬、牛奔逸。《書·費誓》:“馬牛其風,臣妾逋逃,勿敢越逐。”孔穎達疏:“僖四年《左傳》云:‘唯是風馬牛不相及也。’賈逵云:‘風,放也,牝牡相誘謂之風。’然則馬牛風佚,因牝牡相逐,而逐至放佚遠去也。”后用以表示互不相干。 |
之子于歸 | 之子:這個女子;于歸:到丈夫家中去。指女子出嫁 |
人面狗心 | ①《晉書·苻朗載記》:“朗曰:‘吏部為誰,非人面而狗心,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?’王忱丑而才慧,國寶美貌而才劣于弟,故朗云然。”后因以“人面狗心”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學低下的人。②猶言人面獸心。 |
才高七步 | 形容才思敏捷。 |
南征北戰,東蕩西 | 征:征戰;蕩:掃蕩。形容轉戰南北,奮勇 敵。 |
臭名昭著 | 名:名聲;昭著:顯著;明顯。壞名聲誰都知道。 |
迷離惝恍 | 形容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。 |
顯親揚名 | 顯:使顯赫;揚:傳揚。使父母宗族顯耀;張揚自己的聲譽。指中舉、立功、做官的榮耀。 |
離本趣末 | 趣:通“趨”,趨向。丟掉根本,追逐末節 |
月兒彎彎照九州,幾家歡樂幾家愁 | 九州:指全中國。月亮普照全中國,而人間苦樂不同,少數人過著吃喝玩樂奢侈豪華的生活,好多人卻過著饑寒交迫的苦日子。 |
雅俗共賞 | 雅俗:文雅和粗俗。舊時把文化高的人稱“雅人”;把沒文化的人稱“俗人”;賞:欣賞。無論文化水平高低都能欣賞。形容藝術水平既高雅又通俗;能為各種人所接受。 |
罵罵咧咧 | 指在說話中夾雜著罵人的話 |
意惹情牽 | 惹:引起。牽:牽掛。引起情感上的纏綿牽掛。 |
表面文章 | 比喻浮夸或不切實際,敷衍塞責的做法。 |
角巾東路 | 《晉書·羊祜傳》:“嘗與從弟琇書曰:‘既定邊事,當角巾東路,歸故里,為容棺之墟。’”意謂辭官退隱,登東歸之路。后用以為歸隱的典故。 |
一偏之論 | 偏于一面的議論。 |
泣不成聲 | 泣:低聲哭。哭得噎住了;連聲音也發不出來。形容極度悲傷。 |
英雄所見略同 | 所見:所見到的,指見解;略:大略,大致。英雄人物的見解基本相同同。這是對意見相同的雙方表示贊美的話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