持論公允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指言論公平并合于情理。
出處東漢·班固《漢書·儒林傳》:“仲舒通五經(jīng),能持論,善屬文。”
例子某報創(chuàng)刊以來,一向持論公允,所以人人愛讀它。
基礎信息
拼音chí lùn gōng yǔn
注音ㄔˊ ㄌㄨㄣˋ ㄍㄨㄥ ㄩㄣˇ
繁體持論公允
感情持論公允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定語;用于寫作或說話等。
英語be just and fair in argument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學無止境(意思解釋)
- 釋車下走(意思解釋)
- 吸血鬼(意思解釋)
- 戒驕戒躁(意思解釋)
- 枝對葉比(意思解釋)
- 平淡無奇(意思解釋)
- 神出鬼入(意思解釋)
- 春山如笑(意思解釋)
- 空口無憑(意思解釋)
- 紛亂如麻(意思解釋)
- 自命不凡(意思解釋)
- 不治之癥(意思解釋)
- 峨峨洋洋(意思解釋)
- 不可磨滅(意思解釋)
- 面有難色(意思解釋)
- 粉墨登場(意思解釋)
- 盡誠竭節(jié)(意思解釋)
- 狼吞虎咽(意思解釋)
- 熱氣騰騰(意思解釋)
- 天作之合(意思解釋)
- 今古奇觀(意思解釋)
- 壯心不已(意思解釋)
- 半新不舊(意思解釋)
- 為虎作倀(意思解釋)
- 群山四應(意思解釋)
- 扯旗放炮(意思解釋)
- 秀才不出門,全知天下事(意思解釋)
- 掛冠歸去(意思解釋)
※ 持論公允的意思解釋、持論公允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。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流離瑣尾 | 比喻處境由順利轉為艱難。 |
前因后果 | 佛教講;先前種什么因;后來就結什么果;指事情發(fā)生的起因和它的結果。指事情的全部過程。 |
弦外之響 | 比喻言外之意。 |
四書五經(jīng) | 四書:亦稱四子書,即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論語》、《孟子》;五經(jīng):《詩》、《書》、《禮》、《易》、《春秋》。指儒家經(jīng)典。 |
仰屋著書 | 仰:臉向上;著:寫。形容一心放在著作上。 |
連編累牘 | 牘:古代寫字的木片。形容篇幅過多,文辭長。 |
喜新厭舊 | 厭:厭惡。喜歡新的;厭棄舊的。多指用情不專一。 |
吃不了兜著走 | 比喻不能承受或擔當。 |
逆來順受 | 逆:不順;順:順從;受:忍受。碰上十分惡劣的境遇而順從地忍受;不作反抗。 |
酒后茶余 | 指隨意消遣的空閑時間。 |
春冰虎尾 | 踩著老虎尾巴,走在春天將解凍的冰上。比喻處境非常危險。 |
勝友如云 | 勝友:良友。許多良友聚集一處。 |
家無儋石 | 十斗為一石,兩石為一儋。形容家里沒有存糧。比喻家境困難。 |
受益匪淺 | 匪:通“非”。得到的好處很多。 |
平地一聲雷 | 比喻突然發(fā)生的重大變動。也比喻名聲或地位突然升高。 |
超然絕俗 | 高超得完全不同凡俗。謂遠過于尋常之輩。漢·班固《為第五倫薦謝夷吾疏》:“方之古賢,實有倫序,采之于今,超然絕俗,誠社稷之蓍龜,大漢之棟甍。”宋·陸游《與姜特立書》:“《繭庵記》及《初營》、《落成》二詩,大老手筆,超然絕俗。” |
天作之合 |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結合。形容婚姻美滿稱心。也可用來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親密關系。 |
惴惴不安 | 指擔心害怕(惴惴:恐懼、擔憂的樣子)。 |
山陰道上,應接不暇 | 山陰道:在會稽城西南郊外,那里風景優(yōu)美。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,看不勝看。后用下句比喻來往的人多,應接不過來。 |
哀兵必勝 | 哀兵:由受迫而悲憤地奮起反抗的軍隊。一說“哀;憫也”。憐惜和慈愛士卒。①指因受欺侮而懷著激憤情緒為正義而戰(zhàn)的軍隊一定能打勝仗。反引申為由橫遭侵凌殘害而悲憤滿腔的國家和民族;能奮起抗戰(zhàn);必獲勝利。②慈愛士卒而得人心者勝。 |
無惡不作 | 惡:壞事。沒有哪樣壞事不干的。指干盡了壞事。 |
飽學之士 | 飽學:學識淵博。指學識淵博的人。 |
變化無方 | 方:方向,引申為準則。善于變化沒有固定的方向或程式。形容行動不因循守舊,變化多端。 |
久假不歸 | 假:借;歸:歸還。本指長期借用一直不歸還。后指長期告假不回來。 |
置之度外 | 放在考慮之外(置:放;度:打算;計較)。形容不放在心上。 |
一如既往 | 指態(tài)度沒有變化;完全像從前一樣。一:完全;如:像;既往:從前。 |
兵無斗志 | 士兵缺乏作戰(zhàn)的決心和勇氣。 |
合從連衡 | 從:通“縱”;衡:通“橫”。指聯(lián)合抗敵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