撾耳撓腮

意思解釋
基本解釋撾:敲擊。抓抓耳朵,搓搓臉頰。形容窘迫的樣子。
出處明·蘭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59回:“那李瓶兒撾耳撓腮,一頭撞在地下,哭的昏過去。”
例子清·李百川《綠野仙蹤》第七回:“先生見于冰極口的贊揚,喜歡的撾耳撓腮。”
基礎信息
拼音zhuā ěr náo sāi
注音ㄓㄨㄚ ㄦˇ ㄋㄠˊ ㄙㄞ
感情撾耳撓腮是中性詞。
用法作謂語、定語、狀語;指人的窘態。
近義詞抓耳撓腮、撾耳揉腮
字義分解
更多成語的意思解釋
- 食指大動(意思解釋)
- 一葉知秋(意思解釋)
- 寸進尺退(意思解釋)
- 乘風破浪(意思解釋)
- 靡所底止(意思解釋)
- 刑期無刑(意思解釋)
- 烏合之眾(意思解釋)
- 福無雙至,禍不單行(意思解釋)
- 驚心動魄(意思解釋)
- 安眉帶眼(意思解釋)
- 折臂三公(意思解釋)
- 螓首蛾眉(意思解釋)
- 量能授官(意思解釋)
- 各盡所能,按勞分配(意思解釋)
- 龍馭上賓(意思解釋)
- 空話連篇(意思解釋)
- 起 回生(意思解釋)
- 胡支扯葉(意思解釋)
- 以直報怨,以德報德(意思解釋)
- 一剎那(意思解釋)
- 斗轉星移(意思解釋)
- 霜露之悲(意思解釋)
- 薪盡火滅(意思解釋)
- 陰陽怪氣(意思解釋)
- 亡魂失魄(意思解釋)
- 辭喻橫生(意思解釋)
- 阿時趨俗(意思解釋)
- 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(意思解釋)
※ 撾耳撓腮的意思解釋、撾耳撓腮是什么意思由新字典提供。
成語接龍(順接)
相關成語
成語 | 解釋 |
---|---|
剛正不阿 | 剛:剛直;直:正直;不阿:不逢迎。剛直方正而不逢迎附合。 |
床上安床 | 比喻不必要的重疊。 |
貧賤不移 | 移:改變。不因生活貧困、社會地位低下而改變自己的志向。形容意志堅定。 |
多多益善 | 益:更加;善:好。越多越好;不厭其多。 |
金光閃閃 | 閃閃:光亮閃爍。金光閃爍耀眼 |
薄暮冥冥 | 薄暮:傍晚;太陽落山的時候;冥冥:天地昏暗。傍晚時天色昏暗。 |
化鴟為鳳 | 比喻能以德化民,變惡為善。鴟,貓頭鷹,古人以為兇鳥。語本《后漢書·循吏傳·仇覽》:“時考城令河內王渙,政尚嚴猛,聞覽以德化人,署為主簿。謂覽曰:‘主簿聞陳元之過,不罪而化之,得少鷹鹯之志邪?’覽曰:‘以為鷹鹯不若鸞鳳。’” |
危急關頭 | 不可預見的緊急關頭或困境,要求立即采取行動以避免造成災難。 |
雄心壯志 | 偉大的理想;宏偉的志愿。 |
凡事預則立,不預則廢 | 預:預先,指事先作好計劃或準備;立:成就;廢:敗壞。不論做什么事,事先有準備,就能得到成功,不然就會失敗。 |
前腳后腳 | 比喻緊跟著。 |
倦鳥知還 | 疲倦的鳥知道飛回自己的巢。比喻辭官后歸隱田園;也比喻從旅居之地返回故鄉。 |
分路揚鑣 | 揚鑣:指驅馬前進。分路而行。比喻目標不同,各走各的路或各干各的事。 |
不開口 | 至 也不說話。指緘口不言 |
新官上任三把火 | 指官員上任之初采取新的措施或政策。 |
倒裳索領 | 索:搜尋、尋求。把衣裳倒過來尋找領口。比喻辦事抓不到要點。 |
峨峨洋洋 | 本用以形容音樂高亢奔放。后亦用以形容歡樂之態。語本《列子·湯問》:“伯牙善鼓琴,鍾子期善聽。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,鍾子期曰:‘善哉!峨峨兮若泰山。’志在流水,鍾子期曰:‘善哉!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” |
通俗易懂 | 廣大人民群眾都能懂得。 |
打情賣笑 | 打情罵俏,指男女調情。 |
地大物博 | 地域遼闊;物產豐富。 |
饑不擇食 | 餓急了就顧不上選擇食物。比喻急需時顧不得選擇。 |
才高七步 | 形容才思敏捷。 |
匪夷所思 | 匪;即“非”;不是;夷:通“彝”;法度、常規;引申為尋常的;一般的。不是根據常理所想象出來的。形容人的思想、言談、技藝、事情等離奇;超出尋常。 |
敗德辱行 | 敗壞道德和操守。 |
精明強干 | 精細聰明;善于辦事。也作“精明能干”。 |
霜露之悲 | 對父母先祖的悲思。 |
喬太守亂點鴛鴦譜 | 鴛鴦:鳥名,比喻夫妻。喬太守審理案件時將錯就錯,亂點鴛鴦,將三對夫妻相互錯配。比喻胡亂指揮。 |
在此存照 | 照:查考,察看。寫下字據保存進來,以作憑證 |